首页 资讯 正文

从捡球少年到军人再到村支书:“苏超”淮安队3号球员换了三种身份追梦足球

体育正文 291 0

从捡球少年到军人再到村支书:“苏超”淮安队3号球员换了三种身份追梦足球

从捡球少年到军人再到村支书:“苏超”淮安队3号球员换了三种身份追梦足球

交汇点讯 六月正是(zhèngshì)丰收季,淮安市涟水县韩陈村(chéncūn)的农田里,收割机拨轮“隆隆”作响、金灿灿的小麦颗粒归仓,村民们进田收归秸秆,空气中弥漫着温暖的麦香。粒大的汗珠(hànzhū)从戴虎的脸颊滚落,烈日下,他正忙着给(gěi)几家村户协调晾晒场地,“老李,你家(nǐjiā)就用这块地,别搞混了(le)!”……日头西去,戴虎便骑上电动车,田里田外四处巡查一圈。 戴虎(dàihǔ)出生于1986年,是淮安市涟水县朱码街道韩陈村党支部(dǎngzhībù)书记(shūjì),同时也是近期爆火的(de)“苏超”联赛淮安队的3号球员(qiúyuán)。韩陈村距离市区50公里左右,今年“苏超”联赛开始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戴虎利用节假日时间,往返市区和村里,参与淮安队训练和比赛。 淮安(huáiān)对阵镇江、盐城两轮比赛结束后,“苏超”的话题度全网爆火(bàohuǒ),“足球”也成为韩陈村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知道自家的村书记也参与其中,见面第一句话便是“戴书记,最近球踢得怎么样!”同事方伟伟也兴奋地给他(tā)加油鼓气:“书记,您要像梅西和C罗(luó)一样(yīyàng)在球场上力挽狂澜!” “大部分村民其实并不太懂足球,大家只享受过程和结果。赢了(le),他们为(wèi)我们欢呼雀跃,输了,他们为我们加油鼓气。作为业余球员,我们的(de)水平没法和梅西、C罗一样的国际球星(qiúxīng)相比,但我们会在球场上拼尽全力。”戴虎坦言。 戴虎与足球结缘于2000年左右,那时的他(tā)还是十五六岁的少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淮安小杆子(gānzi)”。“看到操场上的叔叔们在(zài)踢足球,我(wǒ)就(jiù)给他们捡球、套近乎,后面有人不来,我就替补上。就这样,我开始喜欢上足球。”从那以后,足球运动陪伴戴虎走过了他的学生生涯(shēngyá)。毕业后他入伍当兵,成为一名武警军人,服役期间曾参与贵州抗旱救灾、山体滑坡抢险等,这段经历给他带来更(gèng)强健的体魄和更坚韧的意志。 长达8年的服役生涯中,戴虎(dàihǔ)很少有机会接触足球。退伍后,他再次走进体育场,找回年少时的那个自己,从(cóng)捡球、替补开始,再次融入球场。这一踢,又是十几年。现在(zài),他在淮安队负责边后卫和边前(qián)两个位置,虽然前两场(liǎngchǎng)作为替补没有上场,但他表示“能为家乡而战非常荣幸,随时待命上场”。 从替叔叔捡球的“小杆子”到保家卫国的人民解放军,再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村支书,戴虎的25年(nián),经历了三种社会(shèhuì)身份(shēnfèn)的转变,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足球的热爱。 如今,作为淮安队里年龄最大的球员之一,他表示,“希望通过联赛的‘出圈(quān)’,引导更多孩子(háizi)放下手机,投身于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培养团队意识,让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勇敢(yǒnggǎn)。” 新华日报·交汇点(jiāohuìdiǎn)记者 易梦涵
从捡球少年到军人再到村支书:“苏超”淮安队3号球员换了三种身份追梦足球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