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渔船成功救助台湾渔船及51名船员
浙江渔船成功救助台湾渔船及51名船员
浙江渔船成功救助台湾渔船及51名船员“‘顺行9’号渔船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sùyǎng)和高尚品格,深刻体现了两岸渔民血脉相连的同胞情谊。”6月(yuè)7日,来自(láizì)台湾的饱含诚挚谢意的感谢信和感谢状寄到浙江顺行远洋渔业有限公司。
感谢信上,台湾威达渔业公司负责人代表获救的“日大展”号(hào)渔船上51名船员,由衷感谢“顺行9”号渔船船员在危急时刻,第一(dìyī)时间(shíjiān)施以援手,保障了全体船员生命安全(shēngmìngānquán)和船舶财产安全的高尚风格和情怀担当。
函中写道:“‘顺行9’号渔船在(zài)此次救援行动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高尚品格,深刻体现了两岸(liǎngàn)渔民血脉相连的同胞情谊。”
这场冲破(chōngpò)了风雨、跨越1500海里,整整历时7天7夜的海上拖带(tuōdài)救援始于5月29日中午时分……虽(suī)然时间已过去近一个月,“顺行9”号渔船船长张伟,回想起来虽略有自豪感,但惊涛骇浪仍让他(tā)心有余悸。
6月21日,记者登上静静停靠在舟山沈家门码头的“顺行9”号(hào)大型秋刀鱼兼(jiān)鱿钓船,听张伟讲这次不平凡的航行经历。
“顺行9”号渔船长69.9米、宽11.3米,满载排水量(páishuǐliàng)1500吨,是目前国内最大(zuìdà)的(de)鱿钓船。2024年11月10日(rì),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首次以船长身份出航的张伟带领34名船员,与(yǔ)公司其他3艘渔船结伴同行,历经40天(tiān)航行,抵达大西洋公海渔场进行为期4个月的鱿钓作业,并于2025年4月25日圆满完成鱿钓作业开始返航。
“返航的日(rì)子,大伙都很高兴,一路也都很顺利!”张伟说,5月29日上午10点左右,船航行到(dào)新加坡海域时,他听见新加坡海上交管在国际16频道呼叫中国台湾渔船“日大展”号(hào),但是该船始终没有回应。“我当时心里很纳闷,交管为什么呼叫呢?”于是张伟就(jiù)拿出工作电话,通过海图看到距离自己有20海里(hǎilǐ)左右的“日大展”号渔船正在马六甲海峡航道(hángdào)上停着。
与此同时,“顺行9”号渔船的(de)通讯设备也接到了(le)“日大展”号渔船发来的求救信号,该船(gāichuán)由于突发机械故障失去动力,飘荡在航道上(shàng)。“当时马六甲海峡风雨交加、潮流湍急,航道上商船、渔船往来穿梭,‘日大展’号渔船随时可能遭遇(zāoyù)碰撞、触礁等险情。”张伟回忆。
“以(yǐ)最快速度实施救援(jiùyuán)!”张伟说,当时情况很(hěn)紧迫,我马上通过电话把有关情况上报给公司董事长徐峰。他很果断,马上向我们发出了救援指令。接到公司指令以后,张伟立即将航速提至最快的15节向“日大展”号渔船全速前进(quánsùqiánjìn)。
与此同时,远在(zài)千里之外的顺行远洋渔业(yuǎnyángyúyè)公司,由徐峰董事长牵头,集合了公司船务、机务和资深远洋船长以及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组成(zǔchéng)救援应急(yìngjí)小组,通过与张伟视频连线,了解当时的天气、海况和受援渔船的具体情况(jùtǐqíngkuàng),及时制定救援方案,并对张伟的救援实施远程指导。
“顺行9”号船监控画面 顺行远洋渔业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供图
“综合考虑事发区域(qūyù)的(de)复杂海况,应急救援小组最终决定采用两船并行拖带的方式,先将‘日大(dà)展(dàzhǎn)’号安全转移至宽阔海域,然后再改换成传统(chuántǒng)的前后拖带方式。”徐峰说:“当时首先想到的是救人,我船距其最近、又比其排水量大,施救‘日大展’号渔船义不容辞。”
时间(shíjiān)就是生命(shēngmìng),一场与时间赛跑的(de)(de)救援正在进行。“在开往‘日大展(dàzhǎn)’的途中,我一直与对方的船长保持联系(bǎochíliánxì),询问他们当前的具体情况,并要‘日大展’船提前放好碰垫,准备好拖带缆绳。”张伟说:“当天中午12点多,我们就赶到出事海域,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就与‘日大展’渔船的船头并靠在一起,随后顺利完成拖带准备工作。起航前还提醒对方船长要做好值班瞭望,注意缆绳不要断掉。”
两船船员合力系起(xìqǐ)拖带缆绳 顺行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供图
“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当时还有(háiyǒu)涌浪,我船再(zài)并排拖带一条船,太危险了!”张伟当时就想以最快速度顺利通过55海里左右(zuǒyòu)的海峡,尽快驶到宽阔的海域。
“我们(wǒmen)把航速(hángsù)放慢到7节!我们是(shì)负重前行,心里明白危险随时(suíshí)会发生,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张伟说,驶出海峡以后,我们又改成前后拖带的队形,保持300米(mǐ)距离,当时最担心自己渔船的主机是否能长时间承受过大负载,就盼着天气好一些,千万不要出现任何状况。
此后几天里(lǐ),不仅仅是张伟和(hé)“顺行9”号的船员们精神紧张,顺行公司(gōngsī)也是日夜灯火通明,公司和当地渔业主管部门也都24小时不间断关注跟踪救援行动进展,确保万无一失。
“那(nà)几天吃不好、睡不沉,累了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dǔn),很快便会醒。”张伟说,实施救援的那几天里,他时刻与值班瞭望保持联系,随时(suíshí)向公司汇报情况。没想到怕什么(shénme)就来什么!当救援行动进行到第5天的凌晨2点左右,两船之间的拖带缆绳突然断裂。
接到值班瞭望员的通知以后,张伟发出马上调头指令。同时对方渔船把(bǎ)救生衣(jiùshēngyī)灯捆绑(kǔnbǎng)在浮球上,再把浮球连接在拖带(tuōdài)缆绳上。漆黑的夜晚,“顺行9”号(hào)船在海上努力寻找并捡起发光的浮球,再把断了的拖带缆绳捆绑好,历时4个多小时,再次拖着“日大展”号渔船继续前行。
6月4日,经过漫长艰辛的海上跋涉,“顺行9”号终于将“日大展”号护送至(zhì)台湾(táiwān)附近的安全(ānquán)水域。至此,“日大展”号渔船上51名船员全部获救。
“衷心谢谢,及时(jíshí)赶来救我们(wǒmen)!”两船分别时,“日大展”号渔船船长通过电话向张伟及全体救援人员表达诚挚感谢。
6月(yuè)7日下午,顺利完成救援任务的“顺行9”号安全靠泊在舟山港沈家门码头,此时已经比原计划返程时间延迟了(le)3天,满身(mǎnshēn)疲惫的船员们的脸上却满是欣慰与自豪。
“那一刻,一下子就轻松了!”张伟说,这是他20多年远洋(yuǎnyáng)航海经历的第一次,也是第一次以(yǐ)船长的身份执行远洋航行,没想到就遇上(yùshàng)了终身难忘的救援。虽然过程很艰辛(jiānxīn),但帮助了别人,心里感觉特别自豪。
接下来的日子,船员都会放假回家,张伟也要回家陪陪家人,预计(yùjì)8月初他要返回(fǎnhuí)船上,维修、保养,为10月份出海远洋做准备。
来源:《农民日报》,图片转自(zhuǎnzì)公众号“舟山发布”

“‘顺行9’号渔船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sùyǎng)和高尚品格,深刻体现了两岸渔民血脉相连的同胞情谊。”6月(yuè)7日,来自(láizì)台湾的饱含诚挚谢意的感谢信和感谢状寄到浙江顺行远洋渔业有限公司。
感谢信上,台湾威达渔业公司负责人代表获救的“日大展”号(hào)渔船上51名船员,由衷感谢“顺行9”号渔船船员在危急时刻,第一(dìyī)时间(shíjiān)施以援手,保障了全体船员生命安全(shēngmìngānquán)和船舶财产安全的高尚风格和情怀担当。

函中写道:“‘顺行9’号渔船在(zài)此次救援行动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高尚品格,深刻体现了两岸(liǎngàn)渔民血脉相连的同胞情谊。”
这场冲破(chōngpò)了风雨、跨越1500海里,整整历时7天7夜的海上拖带(tuōdài)救援始于5月29日中午时分……虽(suī)然时间已过去近一个月,“顺行9”号渔船船长张伟,回想起来虽略有自豪感,但惊涛骇浪仍让他(tā)心有余悸。
6月21日,记者登上静静停靠在舟山沈家门码头的“顺行9”号(hào)大型秋刀鱼兼(jiān)鱿钓船,听张伟讲这次不平凡的航行经历。
“顺行9”号渔船长69.9米、宽11.3米,满载排水量(páishuǐliàng)1500吨,是目前国内最大(zuìdà)的(de)鱿钓船。2024年11月10日(rì),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首次以船长身份出航的张伟带领34名船员,与(yǔ)公司其他3艘渔船结伴同行,历经40天(tiān)航行,抵达大西洋公海渔场进行为期4个月的鱿钓作业,并于2025年4月25日圆满完成鱿钓作业开始返航。
“返航的日(rì)子,大伙都很高兴,一路也都很顺利!”张伟说,5月29日上午10点左右,船航行到(dào)新加坡海域时,他听见新加坡海上交管在国际16频道呼叫中国台湾渔船“日大展”号(hào),但是该船始终没有回应。“我当时心里很纳闷,交管为什么呼叫呢?”于是张伟就(jiù)拿出工作电话,通过海图看到距离自己有20海里(hǎilǐ)左右的“日大展”号渔船正在马六甲海峡航道(hángdào)上停着。
与此同时,“顺行9”号渔船的(de)通讯设备也接到了(le)“日大展”号渔船发来的求救信号,该船(gāichuán)由于突发机械故障失去动力,飘荡在航道上(shàng)。“当时马六甲海峡风雨交加、潮流湍急,航道上商船、渔船往来穿梭,‘日大展’号渔船随时可能遭遇(zāoyù)碰撞、触礁等险情。”张伟回忆。
“以(yǐ)最快速度实施救援(jiùyuán)!”张伟说,当时情况很(hěn)紧迫,我马上通过电话把有关情况上报给公司董事长徐峰。他很果断,马上向我们发出了救援指令。接到公司指令以后,张伟立即将航速提至最快的15节向“日大展”号渔船全速前进(quánsùqiánjìn)。
与此同时,远在(zài)千里之外的顺行远洋渔业(yuǎnyángyúyè)公司,由徐峰董事长牵头,集合了公司船务、机务和资深远洋船长以及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组成(zǔchéng)救援应急(yìngjí)小组,通过与张伟视频连线,了解当时的天气、海况和受援渔船的具体情况(jùtǐqíngkuàng),及时制定救援方案,并对张伟的救援实施远程指导。

“顺行9”号船监控画面 顺行远洋渔业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供图
“综合考虑事发区域(qūyù)的(de)复杂海况,应急救援小组最终决定采用两船并行拖带的方式,先将‘日大(dà)展(dàzhǎn)’号安全转移至宽阔海域,然后再改换成传统(chuántǒng)的前后拖带方式。”徐峰说:“当时首先想到的是救人,我船距其最近、又比其排水量大,施救‘日大展’号渔船义不容辞。”
时间(shíjiān)就是生命(shēngmìng),一场与时间赛跑的(de)(de)救援正在进行。“在开往‘日大展(dàzhǎn)’的途中,我一直与对方的船长保持联系(bǎochíliánxì),询问他们当前的具体情况,并要‘日大展’船提前放好碰垫,准备好拖带缆绳。”张伟说:“当天中午12点多,我们就赶到出事海域,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就与‘日大展’渔船的船头并靠在一起,随后顺利完成拖带准备工作。起航前还提醒对方船长要做好值班瞭望,注意缆绳不要断掉。”

两船船员合力系起(xìqǐ)拖带缆绳 顺行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供图
“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当时还有(háiyǒu)涌浪,我船再(zài)并排拖带一条船,太危险了!”张伟当时就想以最快速度顺利通过55海里左右(zuǒyòu)的海峡,尽快驶到宽阔的海域。
“我们(wǒmen)把航速(hángsù)放慢到7节!我们是(shì)负重前行,心里明白危险随时(suíshí)会发生,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张伟说,驶出海峡以后,我们又改成前后拖带的队形,保持300米(mǐ)距离,当时最担心自己渔船的主机是否能长时间承受过大负载,就盼着天气好一些,千万不要出现任何状况。
此后几天里(lǐ),不仅仅是张伟和(hé)“顺行9”号的船员们精神紧张,顺行公司(gōngsī)也是日夜灯火通明,公司和当地渔业主管部门也都24小时不间断关注跟踪救援行动进展,确保万无一失。
“那(nà)几天吃不好、睡不沉,累了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dǔn),很快便会醒。”张伟说,实施救援的那几天里,他时刻与值班瞭望保持联系,随时(suíshí)向公司汇报情况。没想到怕什么(shénme)就来什么!当救援行动进行到第5天的凌晨2点左右,两船之间的拖带缆绳突然断裂。
接到值班瞭望员的通知以后,张伟发出马上调头指令。同时对方渔船把(bǎ)救生衣(jiùshēngyī)灯捆绑(kǔnbǎng)在浮球上,再把浮球连接在拖带(tuōdài)缆绳上。漆黑的夜晚,“顺行9”号(hào)船在海上努力寻找并捡起发光的浮球,再把断了的拖带缆绳捆绑好,历时4个多小时,再次拖着“日大展”号渔船继续前行。
6月4日,经过漫长艰辛的海上跋涉,“顺行9”号终于将“日大展”号护送至(zhì)台湾(táiwān)附近的安全(ānquán)水域。至此,“日大展”号渔船上51名船员全部获救。
“衷心谢谢,及时(jíshí)赶来救我们(wǒmen)!”两船分别时,“日大展”号渔船船长通过电话向张伟及全体救援人员表达诚挚感谢。
6月(yuè)7日下午,顺利完成救援任务的“顺行9”号安全靠泊在舟山港沈家门码头,此时已经比原计划返程时间延迟了(le)3天,满身(mǎnshēn)疲惫的船员们的脸上却满是欣慰与自豪。
“那一刻,一下子就轻松了!”张伟说,这是他20多年远洋(yuǎnyáng)航海经历的第一次,也是第一次以(yǐ)船长的身份执行远洋航行,没想到就遇上(yùshàng)了终身难忘的救援。虽然过程很艰辛(jiānxīn),但帮助了别人,心里感觉特别自豪。
接下来的日子,船员都会放假回家,张伟也要回家陪陪家人,预计(yùjì)8月初他要返回(fǎnhuí)船上,维修、保养,为10月份出海远洋做准备。
来源:《农民日报》,图片转自(zhuǎnzì)公众号“舟山发布”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